車型圖片:


第一部份:車型簡介
  在九巴的路線中,一直以來都有一定數量的低客量以及受路面限制影響而要派出較短身的巴士,此角色一直由非空調的丹尼士統治者及喝采、利蘭勝利二型及奧林比安等擔任,而於 90 年代時,上述車型踏入退役潮,九巴便嘗試引入一批總共 30 部的丹尼士巨龍 9.9 米,亦即本文要介紹的車型。

  第一批巴士總數為 30 部,於 1993 年年中至年尾出牌,採用都普車身,以及配上歐盟前期的康明斯引擎。此批巴士採用 3+2 的座位配置,總載客量達 117 人。其中一個此款車的特色是這 30 部巴士採用了綠色的扶手,但上層左側以及車頭側維持銀色。同時,在這 30 部巴士中,設有少見的風機組件、暖風出氣口、鮮風機等,成為此批巴士的特徵。第二批巴士於九巴引入兩年半後加訂,一共 155 部。第二批巴士的車身雖同為配上都普 W 型車身,但稍為作出了改良,總載客量減少 3 人至 114 人。同時引擎方面亦稍有改動,廢物排放達到歐盟一型的水平。第二批巴士由 ADS146 起,全車改配有頭枕的 Lazzerini 座椅,載客量再減至 104 人,相對乘客的舒適度較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DS134 在全車均安裝了較多數量的光管,以作測試。而後一批巴士於 1999 年起才陸續出牌,座椅方面繼續採用 2+2 的設計,不過全車的 Lazzerini 座椅已改用粉紅色的座椅套。另外在引擎方面亦出改良,符合歐盟二型的排放標準,波箱亦作出少量改動。而第三批巴士的上層車頭扶手相對安裝在較低的位置,而於 2007 年運輸署要求所有巴士加裝扶手時,此批巴士亦沒有加裝,改為裝上安全帶。而最後一部 9.9 米巨龍巴士於 1999 年年中出牌,此批巴士暫時為全港最短的雙層空調巴士。

  這批巴士一直以來主要行走於客量一般的路線,包括 73A 及 284 線等。而於一些受路面限制影響的路線,包括受穗禾苑狹窄總站限制的 80M 及 81K 線、彎多路窄的 64K 及 77K 線等,中晚年期亦有相當數量的巴士被編為後備車輛。當中兩部巴士因交通意外而提早退役,包括 ADS94 於 2008 年於旺角發生的意外以及 ADS174 於 2009 年將軍澳迴旋處的翻車事故。首批巴士於 2011 年起退役,最後的車輛要到 2017 年才離開車隊。早於 2014 年 6 月,車隊中最後一部配有「3+2」座位的巨龍巴士行走 80M 線,九巴更少有安排官方的告別活動並邀請傳媒前往採訪。三年後,時至最後一部「短龍」退役,同標誌著所有白色車身的九巴、所有巨龍車系之退役,九巴再安排了告別活動,並派出相關車輛行走 8 線,當中最後一員 ADS235,於 2017 年 7 月退役後獲九巴保留。



第二部份:車型資料

車隊編號 車身 引擎 波箱 載客量
ADS1-30 Duple Metsec W Cummins LT10 Voith DIWA863(三前速) 117
ADS31-145 Duple Metsec W Cummins LTA10(歐盟一型) Voith DIWA863(三前速) 114
ADS146-185 Duple Metsec W Cummins LTA10(歐盟一型) Voith DIWA863(三前速) 104
ADS186-235 Duple Metsec W Cummins M11-235E(歐盟二型) Voith DIWA863.3(三前速) 104

第三部份:圖片庫
ADS1-30:
ADS1-30 為頭批短龍,9.9 米的長度令這款車成為全港最短的三軸巴士
部份第一批短龍的上層車頭窗之上設有三個通風口。
.這批巴士車廂採用綠色扶手,下層車廂中部設有風機組件。
ADS31-133, 135-145:
由於九巴對頭批短龍的服務感到滿意,於是九巴引入第二批短龍,這批巴士不再配上綠色扶手。
ADS134:
ADS134 為第二批短龍,這部巴士於車廂內裝了很多光管作試驗性質。
ADS146-185:
.第三批短龍起,座椅配上了頭枕,並改用 2+2 配置。
ADS186-235:
尾批短龍為丹尼士車廠最後生產的巨龍巴士,載客量只得 104 人。

 

返回上頁

Free Web Hosting